今年中秋节,我一家人到饭店里吃团圆饭,发现饭店里张贴着一条标语“光盘行动,从我做起”,勾起了我童年的回忆。
上个世纪我出生的时候,物资匮乏,粮食紧缺。虽然能吃上大米,但是因经济拮据,家庭节俭,煮的粥因为太稀,揭开锅盖后可以看到自己的脸,于是我们兄妹都叫它“大脸粥”,吃的时候很快吃饱了,不一会又饿了,因为肚子里油水太少。
那时候父亲在外地工作,我和母亲及哥哥、弟弟四人,为了不浪费一点粮食,喝完粥还用舌头舔干净碗,不留一丁点细米在碗里,吃饭更是“光碗行动”。吃饭时如果不小心饭粒掉在饭桌上,我们毫不犹豫地用手拾到放进嘴里,绝不浪费一粒粮食。不光吃饭喝粥是这样,吃菜也从不浪费。母亲为了照顾我们兄妹三人的营养,买到海鱼煮熟后就分配到三个碟子里,每人一条鱼,一小碗青菜,她自己却很少吃菜,最后我们吃剩下的菜汤、鱼汤,她全部吃光。
那时候家里没有电冰箱,吃剩的饭菜,又舍不得倒掉,特别是晚上吃剩下的饭菜第二天早上再吃时,时间过长如果不采取措施降温保存,就会因为天太热而坏掉。母亲为了不让剩下的饭菜馊掉,就把吃剩的饭菜降温。她用一个钛盆盛着剩下的饭菜,放在盛着三分之二水的大水缸里,放在水面上,然后用大竹筐盖住水缸口。因为水缸装的是井水,井水冬暖夏凉,使饭菜不会因为天热而很快坏掉,从而有效地确保了剩余饭菜的新鲜。
母亲非常珍惜粮食,经常让我们吃她自制的番薯粉条,或用番薯粉做饼给我们吃,这样既增加我们的美食口感,又可以节约米粮。
母亲将番薯刨成丝,晒干,碾成粉末,然后制成面条形状,煮的时候放点糖,吃起来嫩滑香甜可口,不但能充饥又减少了粮食的浪费,很好地克服夏季剩饭不易保存的困扰。
在夏季,母亲用番薯粉加工做成的番薯饼,蒸煮时间不长,既能省木柴,天热又容易保存。我们一家早饭或者晚饭就吃香甜可口用花生米做馅的番薯饼。在那个饥饿的年代,我的智慧又善良的母亲在口粮缺乏之时,变着法子让我们吃香,吃饱,既可以满足我们兄妹几个舌尖上的味蕾,又减少了粮食的浪费。
父亲为了让我们懂得节约粮食的道理,一个周末,还特别给我们上了一堂“忆苦思甜”课。父亲让母亲特别煮了一顿饭,这顿饭不是用大米和菜做的饭菜,而是用番薯皮干和米糠加上野菜、木瓜丝做的,没有油,也没有放盐。由于米糠粗糙难咽,我们根本无法吃下肚,野菜、木瓜丝也因为没有油而无法入口,父亲告诉我们:他小时候没有粮食吃,有这个“饭”吃就非常满足了,还说我们兄妹几个现在是非常幸福的,只是“身在福中不知福”罢了。
父母做的那一顿饭让我们更加懂得了节约粮食重要性,从此,我们兄妹几个更加珍惜粮食了。
儿时的我们就是从这种光盘行动中一天天长大的。在父母亲言传身教、潜移默化教育下,我们家节约粮食的优良传统一直保留至今。
今年夏天,侄女考上大学,上学前,一家人决定在酒店聚餐为大侄女上学送行,还邀请了几位小时候一起长大的好邻居。那天因为大家开心,你点一个菜,我点一个菜,竟然点了好多菜。大家吃完饭,宴席上还剩下很多饭菜,邻居们走后,父亲让服务员将剩下的饭菜全部打包带回家。
父亲给我们讲起大道理,他指着酒店贴着的“光盘行动,从我做起”标语说,全国都在号召大家要践行节约粮食,我们一家人怎能把这么好的饭菜浪费掉呢?光盘行动从我做起,正所谓:一粥一饭,当思来之不易;半缕半丝,恒念物力维艰。
我们离开了饭店时,父亲大包小包地提着打包的饭菜上了我的车,送父亲回家路上,他告诉我他准备把打包的饭菜留小部分给自己当晚餐吃,其余的送给小区保安吃。看着父亲提着打包饭菜的背影,我肃然起敬,他为我们作出了榜样,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“光盘行动”!
随着社会进步,现在饮食行业服务也非常到位,每当同学聚会或者亲朋好友嫁娶,大多数人选择在酒店设宴庆祝,宴席结束时,剩饭剩菜我都会打包带回,要么自己吃,要么分给邻居吃。当我吃着大餐的时候,很自然就想到了生活在山区里的孩子们……
每一粒粮食都值得我们温柔以待,每一粒粮食都值得我们用心珍惜,只有珍惜粮食,才能真正体会风物之美。如今,我们一家正在教育下一代,继续发扬这种光盘行动的好传统。